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对于电子烟缺生产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打着各种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在销售的电子烟过程中,不少商家都主打无焦油,低毒性等特点试图向消费者传递一个观点,即电子烟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但专家表示,电子烟除了含有传统烟草的主要有害物质尼古丁,在加热传送气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胡清源指出,电子烟在抽吸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包含有一定的有害成份,比如镉,铅还有铬等重金属物质,这几种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另外它还有一种特有的致癌物亚硝胺。
此外,电子烟还被吹捧为比传统烟草香烟更为安全的替代品,可以帮有烟瘾的人士戒烟。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没有证据表明电子烟能帮助人们戒烟。
不仅如此,电子烟在兴起的短短数年间,已经发展出薄荷味,水果味等各种口味的烟油,也因为这些独特的口味,电子烟被商家包装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反而吸引了很多人购买电子烟尝鲜。
电子烟的法律定性
1. “烟草专卖品”的定义
中国对烟草实施专卖管理,实施许可证制度[3]。就电子烟的法律性质而言,其核心在于确定其是否归入“烟草专卖品”的范畴。
《烟草专卖法》第二条对“烟草专卖品”的定义采用列举式,具体指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其中,“烟丝”的定义为“用烟叶、复烤烟叶、烟草薄片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末、粒状商品”。从《烟草专卖法》的定义出发,并不能就电子烟是否属于“烟草专卖品”直接得出结论。为解决执法实践遇到的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文件(部分文件为内部文件):
除了上述监管文件,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其对全国人大建议的答复中也阐述了其对于电子烟的监管立场和诉求:
综上,可以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立场总结为: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烟弹被明确界定为“新型卷烟”,归入烟草专卖品中的“卷烟”进行监管;
对于雾化电子烟烟弹,一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承认现有《烟草专卖法》没有将雾化电子烟直接列入“烟草制品”的定义范围,监管于法无据。但是电子烟从产品成分、功能、消费方式、健康风险等方面都与传统烟草制品具有高度相似性,根据中国签订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其应作为烟草制品进行监管。国家烟草专卖局亦在积极推进将含有尼古丁的雾化电子烟纳入烟草制品进行监管;
两种电子烟的烟具均不属于烟草专卖品;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且不区分电子烟的具体类型。
2. 地方性法规对于电子烟的监管立场
由于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6],国家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管理烟草行业,而地方政府和立法机关对于电子烟管理的参与空间有限。但一些地方通过颁布控制吸烟条例的方式,明确了对于电子烟的监管立场:
杭州市:2019年1月1日生效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吸烟是指吸入、呼出烟草的烟雾或有害电子烟气雾,以及持有点燃的烟草制品的行为。
深圳市:2019年1月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7]拟规定:本条例所称吸烟是指使用电子烟或者持有点燃的其他烟草制品;本条例所称烟草制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烟草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供抽吸、吸吮、咀嚼或者鼻吸的制品以及电子烟;本条例所称电子烟是指汽化并向使用者的肺部输送由尼古丁(或者无尼古丁)、丙二醇和其他化学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一种装置。
上述两地均将电子烟与传统烟草制品予以同等管控。其中深圳市的修订征求意见稿中,还明确电子烟包括了雾化电子烟。
在《烟草专卖法》修订之前,该等地方性法规是否与上位法冲突,值得研究。